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科研 > 德育论文信息浏览

    浅谈在积极德育视野下提升职校学生的幸福感
    • 发布日期:2021-10-14
    • 点击数:

    孙陈英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职校学生是当地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学校“积极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厚德砺技,为企业发展添力”为指导方针,阐述在积极德育视野下引导职校学生提升幸福感。

    【关键词】积极德育;职校学生;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幸福感,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这个以成绩论能力的时代,职校学生不受老师和家长重视,屡屡受挫,自信心,自我认同感较低,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他们的幸福感却在逐年下降,而幸福感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帮助职校学生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德育则是采用积极、正面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力量,促成学生美好品格形成的教育过程,本文阐述在积极德育视觉下,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社会,建构积极的相互关系,发展自己的学习潜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与幸福。

     

    1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发现幸福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是内心深处的一种体验,是主观感受。职校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很多同学沉浸在失败中,妄自菲薄,无法自拔。他们缺乏自信,自暴自弃,否定自我,很难感到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用真心、耐心和爱心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拥有自尊感和自信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道受业同时,更是在塑造学生的幸福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积极德育为视野,以积极班会为契机,通过视频向同学展示一位天生患有海豹肢症—-没有四肢,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但其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推销自己演讲,再被拒绝52次后,获得了一个5分钟的演讲机会开始演讲生涯,后经重重磨难成为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的故事,启发和激励学生,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不仅接纳自身的长处,也要接纳自身的短处,人生旅途中压力、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但是不能因为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应在失败中分析原因,寻找经验,积极勇敢的面对挫折,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面对它。对于学生的点滴成长,用表扬和赞赏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以此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价值感、提高自信心,从而使他们逐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发现幸福,追求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2启发学生制定目标争取幸福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漂泊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的悲剧不是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梦想,目标是前进的动力,目标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而现在很多职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常常感觉无聊厌恶、缺乏生活激情,幸福无从获得。因此启发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迫在眉睫。

    启发学生制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提升对职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爱去启发帮助职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内心的真正需求来制定目标,目标的制定不要盲目,要切合实际,目标过高使自己总是处于失败状态,则有损自尊,目标过低,则会泯灭自己的斗志,无所追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力量,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动力,它像灯塔和指南针一样给学生指明方向,激励学生不断前行,学生有了自己的生活学习目标端正态度,做好合理可行的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奋斗,争取自己的幸福,每天都充实而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3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幸福

    根据积极德育的理念,人从本性上说潜在的美好德性和道德上的积极动机,总是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到愉悦和幸福。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很多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开展了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校团委定期开展诗歌、绘画、舞蹈等才艺大赛,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自编自导自演,从中获得成就感。定期开展各种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英烈、植树节组织植树绿化,重阳节去敬老院做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学生从中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爱好、兴趣。创造和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积极的情绪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体验了自我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在幸福中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4加强家校合作感受幸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是以家庭与学校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的家长追崇打骂教育,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没有能力管教孩子,他们忽略了自己才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这个角色。为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学校经常面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组织专题讲座、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通过微信、电话、教育APP等方式了解家庭教育动向,帮助家长答疑解惑,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端正家庭教育理念,激发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激情,理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引导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点滴成长,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家长和孩子充分有效的沟通,提升了家庭教育质量。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家长教育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发展主动性,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幸福。

     

    5结语

    在积极德育视野下,通过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悦纳自我,启发学生制定目标,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有拥有发现幸福、争取幸福体验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从而获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葛柏炎.构建积极德育体系践行育人为本思想[J].江苏教育.2013(12):27-29.

    [2]周晓宜.积极德育理论的四维度分析及其启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61-64.

    [3]沈志丹.积极德育实施前后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分析[J].科技展望,2014(22):270.

     

     

    作者简介:孙陈英(1985-04),女,汉,江苏徐州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