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引领 > 文章荐读信息浏览
【读书笔记】计算思维的层级加工理论假说及教育启示(陈汐平)
发布时间:2024-09-27点击数:
读了《计算思维的层级加工理论假说及教育启示》后,文中的理论观点为计算思维的认知教学与测评提供启示,并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实践指导。本人体会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期望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合理地迁移至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思维方式,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落实于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中,在真实情景中体验与实践,促进计算思维的有效迁移。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操作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快而多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同样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信息化社会系统,将这种思维方式合理地应用于个人成长和专业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次学习中学习到很多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解决了教学中存在许多困惑,学习很充实,受益非浅,从中感悟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