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运行管理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工作室概况 > 运行管理

王晓财经名师工坊工作总结(2021-2023)

日期:2024-01-04

凝心聚力共成长 脚踏实地向远方

王晓财经名师工坊自2021年10月成立以来,坚持“做教研、带队伍、出成果、育名师”为出发点,以建设一支工作团队,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创新一套教学方法,进行一定教学研究,促进一批教师成长,发表一点教学论文,取得一些比赛成果的“七个一”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以名师工坊为成长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取得丰硕成果,现将工坊2022-2023两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凝心聚力 同心筑梦

(一)组建团队,搭建平台

一个人走得孤独,一群人走得幸福。王晓财经名师工坊由一群追求会计专业情怀、希望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增强研究能力的志同道合的人员组成。核心成员共有10人,江苏省优秀指导教师2人,无锡教学能手1人,江阴市学科带头人2人,无锡教学新秀3人。其中,中级会计师6人,注册会计师1人,税务师1人。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均扎根教学一线。

(二)导师团队,专业引领

通过校内青蓝结对、导师配对活动,工坊内中级以上成员均需负责2名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座谈诊断、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汇报、课研讨交流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活动,充分发挥导师团队人才和资源优势,进行会计专业教师的梯队培养,促进了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发了会计专业的教研活力,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营

工坊建设之初,我们制定了三年工坊建设规划、工坊规章制度、领衔人工作职责、工坊成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规范运营。

每位成员都提交了个人年专业成长计划,大家都能从个人实际出发,审视自身的不足和亟需提升的短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长远目标和年度目标结合,有个人素养提升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方向,也有具体的学习和研究内容,初步组成了校内教研共同体

二、科学引领 砥砺前行

(一)搭建公众平台

    工坊网站,开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技术前沿”等栏目,推送教育教学咨询,发布工作动态,传播教研成果,分享优质资源。

(二)进军专业阅读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要求工坊成员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不定时相互推荐分享专业前沿知识、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等类型书籍,每学期集中组织开展1次读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工坊共同阅读书量达到50本。

(三)线上线下双线研修

2022-2023年度,工坊成员共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8次,培训内容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1+X证书师资培训、行业新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培训等,就是在这样不断向外的学习研讨中,我们的教学视野开始逐步开阔,能够更为准确审视自己的不足。

但外出培训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一方面,我们要求外出培训的老师将培训学习内容带回来,为工坊其他老师做培训讲座,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将专家和行业能手请进来。建设期间,工坊共组织线上专业类培训8次,线下专业类培训6次。

通过这样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学习,有效提升了工坊成员的教学素养。

(四)躬行践履,行而不缀

作为工坊主持人,我每学期都会为青年教师作示范课,也会根据需要为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更会邀请各类名师来做教学指导,使得工作坊在发展进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能量。

三、团结协作 成果丰硕

(一)成员培养 初现成效

工坊结合成员个人优势和个人成长规划,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针对指导,助推教师专业成长。2022-2023年度,1位工坊成员获评无锡市教学能手,3位工坊成员获评无锡市教学新秀,2位工坊成员获评江阴市学科带头人。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工坊积极开展听、评课、议课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业务能力,成员共进行校级公开课展示12次。

聚焦第一课堂,以各种赛事为契机,将青年教师汇报课、课题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与赛教磨课、日常听评课结合,团队合作,备赛、磨课、实现专业进阶。工坊建设期内,成员共获得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三等奖1项,县级一等奖2项。

同时,针对工坊成员专业特长,安排成员分项目钻研技能,在沙盘模拟经营赛项,获教师组省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智能财税项目,获教师组省赛三等奖1项,市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会计技能项目,获市赛三等奖1项。

(二)课例研发 推动改革

     工坊精心打磨课例,由工坊主持人领衔建设《经济法基础》在线课程,成员录制公开课或精品微型课15节,校企合作共建微课资源近60个,该课程获评校级在线精品课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开发课例《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获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经济补偿金》获评线上教学优秀课堂三等奖。

工坊成员集体汇编了《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教案集,内含57个教案,共229页。2022年度,该课程获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同时获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三)且行且思 笔耕不缀

    工坊按学期规划写作主题,要求成员将实践教学心得进行凝炼,助力成员积累沉淀。通过知网平台,统计高质量论文,工坊主持人近两年发表省级论文4篇,成员发表7篇。

(四)课题研究 稳步推进

    本着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原则,中级以上成员要求申请县级以上课题,初级成员要求申请校级课题。工坊目前成功申报课题7项,其中,省级2项,县级3项,校级4项,均已按计划正在开展研究。

四、创新实践 亮点突出

王晓财经名师工坊是在经管系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也逐渐通过工坊的力量辅助系部发展。

(一)专业建设 稳步推进

2022年,主持人带领工坊成员成功申报无锡市 1+X 证书制度试点示范项目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2023年,成功申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

(二)学生活动 提升素养

工坊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工坊成员负责企业沙盘模拟经营、智能财税、会计技能等多个学生技能社团。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之余,我们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全力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若干项。

成员担任毕业论文教学任务中,指导学生获2023年度学院五年制高职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三)多平台互助 全方位育人

工坊借助社会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比如借助校中厂思扬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学徒制培养,开展实践性活动。借助合作企业新道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厦门九九网智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初级会计职称考证,开展行业联赛帮助学生了解产业最先进的场景和技术。工坊通过多平台的互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凸显了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四)辐射引领 助人助己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主持人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交流活动。在江苏联院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中做思政课程建设汇报,受邀于2023年度江阴市中小学“双师型”财会人员培训做《会计职业道德素养》讲座。

同时,主持人被聘为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1+X技能等级证书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入选“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家库参与证书标准开发,助力国家1+X证书制度推进。

校内本职工作以外,主持人承担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财税赛项裁判、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作任务;工坊成员为南理工自学助考毕业论文答辩助力,为本地小微企业提供财务技术服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我校师资力量的对外输出,打造名师工坊区域乃至省级影响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成就他人,成长自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室将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五、勤勉探索 未来可期

从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年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各个地方试水锻炼。复盘三年工坊成长之路,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复盘成长之路,反思问题所在

1.线下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梯度培养机制效果不够明显

2.技能教练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一些活动无法按计划开展,辐射效果未能凸显;

3.网络平台的推介工作整体不够特色鲜明,需要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宣传教学主张。

明确了问题所在后,我更明晰了工坊建设的前景目标,帮助我继续脚踏实地向前行。

(二)明晰前景目标,脚踏实地前行

1.增加成员面对面研讨的机会,集中攻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更为聚焦的“研究点”,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2.继续录制精品课例,撰写学术论文,争取更多更高质量的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3.多读理论书籍,多向专家请教,有意识地从理论建构上完善课堂教学思考,在实践中凝炼教学主张;

4.持续开展青年教师指导和送培送教活动,在示范、引领、带动中实现共同提升。

认清自己是个缓慢的过程,做自己是件快乐的事情,成为最美最好的自己是一个专业型教师的终极目标。展望未来,我们团队将更加努力,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