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技术前沿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技术前沿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日期:2024-01-02

 

1PAR

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有什么区别?


1.行业和产业的区别    

经常有人问: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有什么区别?我想,先说说行业与产业的区别。
行业,是具有相同工艺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的企业的总称,比如运输行业、咨询服务行业、娱乐行业等。
而产业,范围要大很多,它是由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价值交换的企业群组成的链条。比如,汽车产业,包括研发、制造、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中相同的工艺技术组成了不同的行业,比如:汽车产业就包括整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制造行业、汽车销售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修理行业、汽车运输行业、汽车租赁行业,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产业由行业组成,一个产业包括多个行业,但一个行业只能从属于一个产业。

2.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的区别

行业学院和产业学院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培 

养适销对路的学生,也都是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实体,但两者的建设路径和合作模式略有不同。

产业学院对标产业链培养的是整个产业适用的人才,建设时要处理好产业的共性需求和产业中各行业的个性需求,这无疑将对学校学科与专业的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适合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
行业学院对标的是某个具体的行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比较聚焦,专业性更突出,所以比较适合二级学院与企业的合作。
比如,西交利物浦与海尔集团共建的智造生态学院、与中科曙光共建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与中科新松共建的智能机器人学院,对接的就是具体的行业,都是典型的行业学院。
比如,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与九阶管理咨询公司共建的“财经服务”行业学院,对接的是管理咨询行业及其客户企业,培养的是能够胜任财税咨询、企业金融、内控设计等具体事务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与培养模式具有明确的行业通用性。

2PART

为什么与管理咨询公司共建行业学院?

1.会计专业对应哪个行业或产业?
会计专业与企业共建行业学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会计专业对标哪个产业、哪个行业?换种说法是:会计属于哪个产业或者行业?
    我们的培养面向里写的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相关工作”,而财务工作是组织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是所有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的管理活动,所以会计专业很难对标某个行业

    可能有人会说,会计专业对标会计师事务所呀。没错,事实上,不少职业院校就把人才培养面向于“会计服务”。但对于职业院校和越来越智能的代理记账来说,会计服务的定位似乎低了。

2.会计对标管理咨询公司的逻辑是什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选择了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把脉问诊,站在知识应用的前沿,汇集了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项目合作,能有效提升院校师资的应用能力,有效促进高校教学内容的更新。管理咨询公司大量鲜活的企业案例,是对高校应用教学和实务研究的有益补充……总之,好处很多,最主要的,管理咨询公司除自身人才需要外,其客户也可以提供一些财务岗位。

    比如九阶管理咨询公司,公司核心团队有20多年的咨询管理经验,主要面向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上市公司、集团公司、高成长型企业,提供财务增值服务、内部审计服务、内部控制服务、预算绩效服务等等,还完成过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卫健委等部委的课题研究,更是我国奥运会国家队预算绩效领域的唯一服务商

  

3PART

如何把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平衡点?

1.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痛点
校企合作的痛点是什么?有人说“校企合作常常是说起来激动,但实际合作时一动不动,因为不敢动、不想动”。
也有人说:“产教融合普遍存在‘校热企冷’,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不高,因为学校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要经济效益,而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我原来以为,新工科的专业产教融合会容易一些,因为企业至少可以使用高校低廉的劳动力,企业可能会主动一些。但从一些文献上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当然,这其中不乏存在成功开展了产、学、研、创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
但这样的成功,是很难复制到文科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以职业院校为例,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与企业财务相关岗位的需求,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不是企业不需要,而是我们的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供给侧”出了问题
学校无疑是想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人才出口问题,把合作培养的学生送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但企业跟我们合作的动力是什么呢?钱吗?人才吗?我们学校好像一条都不占。

2.行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行业学院需要校企双方持续的投入、持续的热情而不是一时的冲动。那么,怎样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呢?
我想,首先要弄清楚双方的诉求。那么企业想要什么呢?企业家可能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没有商业、没有利润,挣不到钱,如何支撑情怀?企业是要算投入产出比的。学校希望企业专家来授课、提供实践机会、负责学生就业,这每一项都需要企业投入成本。
与企业共建行业学院,不能这样去欺骗企业:我们可以给企业培养后备人才,企业可以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合作要坦诚,我们的学生甚至老师,距离他们的需求都有距离。因为我们的合作对象是“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双方在能力上一开始是存在差距的。
那么,学校怎样表达出合作诚意呢?经费充足的学校,会投入专项经费购买企业的产品,但我认为:这还是一种买卖关系,不是伙伴关系,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出口很难有亲自培养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短时期或者两三年内可以激励到企业,但金钱的激励作用消退以后呢?经费匮乏的学校呢?
所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成为所有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共同面对的难题。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关于字节跳动的。早在2017年,字节跳动就与创始人张一鸣的故乡福建龙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直到2022年8月才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为什么5年以后合作才落地呢?这与字节跳动的转型发展密切相关,大环境的原因,字节跳动教育板块无奈砍掉了K12和学科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职业赛道,将成人教育视为三大发展方向之一。通过与闽西职院合作产业学院,字节将能够获得一块“试验田”,直接参与办学,亲身感知教育,为它的教育业务转型探路